
“《中醫基礎理論》常考點“臨床疾病的發病類型”中醫執業醫師考試”是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涉及到的重要考點,你復習到了嗎? 抓住重點可以為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提分,醫學教育網編輯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體的內容,詳情如下:
1.正氣,相對“邪氣”而言,指人體內具有抗病、驅邪、調節、修復等作用的一類細微物質。
2.邪氣,泛指各種致病因素,簡稱為“邪”。包括由外而入或由體內產生的各種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。如六淫、癘氣、外傷、蟲獸傷、寄生蟲、七情內傷、飲食失宜、痰飲、瘀血、結石等。
3.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。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。
4.不同的體質,在發病中可決定發病傾向,決定對某種病邪的易感性,決定某些疾病發生的證候類型。
5.感邪即發,又稱為卒發、頓發。即感邪后立即發病。
6.徐發,又稱為緩發,指感邪后緩慢發病。
7.伏而后發,指感受邪氣后,并不立即發病,病邪在機體內潛伏一段時間,或在誘因的作用下,過時而發病。多見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傷。
8.繼發,指在原發疾病的基礎上,繼發新的疾病。其特點是新的疾病與原發病在病理上有密切聯系。
9.合病,合病之說首見于《傷寒論》,指外感病初起時兩經同時受邪而發病。如太陽與少陽合病,太陽與陽明合病等。
10.復發,指疾病初愈或慢性疾病的緩解階段,在某些誘因的作用下,引起疾病再度發作或反復發作的一種發病形式。
一、A1型選擇題
1.“冬傷于寒,春必病溫”的發病類型是
A.合病
B.伏而后發
C.感邪即發
D.徐發
E.繼發
2.小兒食積而致疳積,其發病類型是
A.伏而后發
B.徐發
C.繼發
D.合病
E.復發
3.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
A.邪氣亢盛
B.正氣旺盛
C.正氣不足
D.邪氣損正
E.正氣抗邪
【參考答案及解析】
一、A1型選擇題
1.【答案及解析】B。伏而后發,指感受邪氣后,并不立即發病,病邪在機體內潛伏一段時間,或在誘因的作用下,過時而發病。多見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傷。
2.【答案及解析】C。繼發,指在原發疾病的基礎上,繼發新的疾病。其特點是新的疾病與原發病在病理上有密切聯系。
3.【答案及解析】C。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,中醫發病學重視人體的正氣,認為正氣旺盛,氣血充盈,衛外固密,病邪難于侵入,疾病無從發生,《素問·刺法論》說: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。”
以上關于“《中醫基礎理論》常考點“臨床疾病的發病類型”中醫執業醫師考試”的內容由醫學教育網小編搜集整理,如果您覺得對您有所幫助,可以分享給朋友。進步的過程,實際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,希望大家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。